湖北六大未來產業全面起勢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27 點擊:次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6G)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湖北,全球首個6G系統樣機已傳出首組信號,國內首臺原子量子計算機“漢原一號”驚艷亮相,腦機接口產業沿著武漢地鐵2號線串珠成鏈……一場關乎未來的產業競賽正在加速布局。
頂尖智力與產業根基雙輪驅動
未來產業的競爭,是一場把握“現在”的接力賽。湖北立足深厚的科教資源與產業積淀,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為沖向未來提供了最強的爆發力。
量子科技領域,湖北動能澎湃。武漢擁有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多所頂尖科研機構,在原子鐘、量子計算、光量子芯片等前沿領域積淀深厚,量子科技人才數量與質量位居全國前列。作為國家量子通信骨干網關鍵節點,武漢與“光芯屏端網”產業基礎深度融合,為量子技術轉化提供了豐沃土壤。
生物制造領域,湖北創新平臺云集。武大、華科、湖大等高校在生命科學領域實力突出,洪山實驗室、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云集。目前,我省已基本形成覆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孵化、中試制造全鏈條的創新矩陣。
氫能領域,湖北基礎雄厚。三峽集團、武鋼氣體、和遠氣體等企業具備深厚的技術實力;中韓石化等企業的生產裝置產生的氫氣,不僅可自用,還可向外輸出,全省具備約50萬噸/年工業副產氫能力,為氫能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腦機接口領域,湖北勢頭強勁。位于武漢光谷的衷華腦機公司已打通從生物電極、底層芯片、解碼算法、系統平臺到實驗臨床的全鏈條,率先實現了腦機接口系統的全國產化替代。
具身智能領域,湖北人才儲備豐富。從今年初10款鄂產人形機器人組團“開工”,到如今它們在特定場景中加速“入職”,這背后離不開我省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機器人相關領域院士達10位,開設人工智能專業的高校有33所,數量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人工智能相關領域人才超過3萬人。
第六代移動通信領域,湖北技術實力領先。全國信息通信行業三大領軍企業之一的中國信科集團總部位于湖北,星地融合技術全球領先,相關專利數量居全國第三。在鄂全國重點實驗室涉及6G的有10家,擁有通信相關領域院士60多位,這些資源共同構筑了湖北在6G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看態勢——
技術突破與集群發展協同并進
隨著前瞻布局的逐步落地、深入推進,湖北在六大未來產業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產業集群效應已初步顯現。
量子科技領域,中科酷原成功研制國內首臺100+比特原子量子計算原型機“漢原一號”;中科牛津波譜研發出我國首臺600兆超導核磁共振波譜儀;星載銣原子鐘裝備北斗系統,105億年誤差不到一秒……一批“湖北造”量子產品正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目前,湖北已集聚40余家量子相關企業,初步形成以量子精密測量為特色,覆蓋通信、計算等多元領域的產業集群,產業規模有望從十億級向百億級跨越。
生物制造領域,酵母提取物、硫氰酸紅霉素、黃體酮等多款產品全球市場份額領先;胰島素全系列、PHA生物可降解材料等10余項產品位列全國前列;重組人血清白蛋白等三項產品入選工信部首批生物制造標志性產品,數量并列全國第一。
練就產品“硬實力”的同時,產業集群正加速涌聚。光谷生物城躍居全國生物園綜合實力第二,宜昌建成全省首個合成生物產業園,荊門市加快建設未來食品“兩院一中心一園”,全省基本形成了創新策源、平臺支撐、生產制造為特色的發展格局。
氫能應用示范成效顯著。全國首條常態化規?;瘹淠苁痉毒€“漢宜”高速氫能示范線自正式投運以來,累計加氫量突破200噸。全省氫能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其中,氫氣產值達到300億元,氫能應用裝備及零部件產值達到400億元。
腦機接口技術實現全球領先。衷華腦機鑄成腦科學“金鑰匙”——研發了全球領先的65536通道雙向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最大通道數是美國馬斯克Neuralink公司的20倍;今年3月,又與華中科大附屬協和醫院聯合攻關,研發了全球首個微米級腦機接口三維多模態圖譜系統,為腦機接口的微米級高精度、高維度影像研究奠定了基礎。
沿著地鐵線路,該公司與武漢格林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武漢沃億生物有限公司等腦機接口上游企業,共同構建起“電極器件—設備研發—臨床應用”湖北腦機接口完整產業鏈。
具身智能產業生態日趨完善。目前,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已擁有超90家核心企業、近千家關聯企業,實現了31個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全覆蓋,占據了全國86%的自主移動人形機器人市場。
第六代移動通信應用前景廣闊。湖北6G工程中心依托華科,聯合多家運營商共建,在移動視頻傳輸、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多場景覆蓋、大維智能共生無線通信系統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性進展。中信科移動位于武漢東湖綜保區的研發制造基地一期預計明年全面投產,承載6G“空天地”網絡裝備的研發迭代和制造,劍指“十五五”百億級產業增量。
看勝勢——
精準政策與創新生態合力賦能
從實驗室的技術突破到生產線的產業化落地,從單項技術的創新到產業集群的形成,每一步都離不開政策“陽光雨露”的滋養。面對未來產業競爭,湖北各級政府推出一系列精準支持措施,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
去年,湖北設立20億元省級量子科技產業投資基金,并落地首只量子產業基金——光谷芯光量子科技投資基金,重點投向早期和中期項目;東湖高新區推出“量子十二條”,從企業孵化、平臺建設到人才引進給予全方位支持,對領軍人才項目最高給予1000萬元資助。眼下,湖北正以量子精密測量為突破點,加速崛起中國量子科技產業“第三極”。
生物制造產業規劃系統推進。湖北已高標準編制生物制造產業“十五五”發展規劃,明確重點發展“生物食品、生物醫藥、生物基材料”等領域,聚焦“卡脖子”酶制劑、工業菌種、生物反應器控制系統等關鍵需求,實施一批“揭榜掛帥”項目攻關。
腦機接口加速產業化。去年,《湖北省加快未來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將腦機接口列為未來健康產業領域的重點方向。今年8月9日,湖北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聯盟在光谷成立,構建起覆蓋“基礎研究—臨床轉化—產業應用”的全鏈條生態。
具身智能研究方向明確。聚焦具身智能方向,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研究,開展大模型基礎架構創新等共性技術攻關,確保湖北在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氫能產業發展路徑清晰。湖北正加快構建集制氫、儲氫、運氫、加氫及氫能裝備制造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打造以電解槽、燃料電池等為核心的全國氫能裝備中心,成為全國重要氫能樞紐,在交通、工業等領域形成氫能應用推廣示范。
6G技術打造示范標桿。湖北6G產業發展聯盟即將成立,將建設國內領先的6G及衛星互聯網實驗平臺和試驗網絡,推動重點成果在移動通信、遙感測繪、交通運輸等領域開展應用示范,打造6G產業應用的示范區。
隨著政策、資本、技術、人才等多重要素持續匯聚,湖北正加速崛起為中國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極,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來源:湖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