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享】聚焦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科技部劃定“十五五”創新路線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29 點擊:次
科技與產業
深度融合
未來五年是建成科技強國攻堅期,中國將圍繞國家戰略亟需超前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快概念驗證和中試驗證平臺建設,破解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
“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只有10年時間,未來五年是十分關鍵的攻堅期。”科技部部長陰和俊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十五五”時期,科技部將錨定科技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堅持“四個面向”,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為建成科技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1
五大任務描繪創新藍圖
科技部明確了“十五五”時期科技創新的五大重點任務。首要任務是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圍繞國家戰略亟需超前謀劃布局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持續增加高質量的科技供給。
其次,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建設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帶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
第三是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強化科教協同育人和產學研融合用人,在重大科技任務中培養造就一流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構筑人才競爭優勢。
2
破解成果轉化難題
科技成果轉化是連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關鍵紐帶。我國不斷探索體制機制創新,2020年啟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工作。
選取40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試點單位,經過三年實踐,這些試點單位的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達到120.9億元,較試點前增長126.5%。
2022年,國家又進一步開展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試點,這一創新舉措迅速得到地方響應,帶動17個省市積極實踐。
3
構建全方位技術轉移體系
我國已構建起多層次、全方位的技術交易網絡。該網絡涵蓋3家國家層面的技術交易機構、12個國家技術轉移示范區、1084家高校院所技術轉移機構。
還包括1.9萬多家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以及1.6萬家科技企業孵化載體,為科技成果流轉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
隨著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不斷推進,技術經理人也逐漸成為新興職業。在部分科技資源密集的省市,技術經理人從業者規模已達到萬人級別,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專業的人才支撐。
4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十五五”期間,我國將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在產學研融通創新領域,國家積極推動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體系。
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例,該校與241家企業聯合組建研究院,創新采用企業“出題、出資”,高校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的合作模式。
累計聯合攻關技術難題2500多項,不僅有效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還培養了2000多名工程碩博士,實現了產學研協同發展的雙贏局面。
5
營造開放創新生態
“十五五”期間,我國將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繼續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積極發起和組織實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
陰和俊部長表示:“未來五年是極具挑戰的五年,也是前景廣闊、大有可為的五年,我們將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奮發進取,全力推進科技強國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
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超3.6萬億元,較2020年增長48%;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8%,超過歐盟國家平均水平;研發人員總量世界第一。
這些數據標志著中國科技創新已進入從“跟跑”向“并跑”、“領跑”轉變的關鍵階段。
隨著“十五五”規劃全面實施,中國科技創新將更加注重質量飛躍,讓綠色從“外部約束”轉為“內生動力”,民生從“兜底保障”升級為“品質生活”。

